志愿者常上門探望,幫老人做飯、理發、打掃衛生,遇到水電故障也及時修復。在丁橋鎮明塘村,這些溫暖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。該村共有村民1042人,60歲以上的老人有210人。為了使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幸福感,明塘村組建了“1+6”小棉襖志愿服務隊,由村干部、黨員、村醫、義警等組成,一年多來,細致入微的愛心服務令老年人感受到“家”的溫馨。
一、緣起村莊環境整治,由保潔隊演變而來
“‘1+6’小棉襖志愿服務隊的前身是'1+N'村莊保潔隊,主要職責就是清掃垃圾,美化村莊環境。”明塘村黨支部書記甘楊浩說,早在2017年,明塘村以村莊整體環境整治、村民生活質量提升為出發點,由村兩委和全村黨員帶頭組建了這支保潔隊,共有47名隊員。當時,保潔隊員的人均保潔面積達到200余平方米,此外,還有40多個垃圾箱和公共廁所需要打掃,任務不輕。
“運行一段時間后,我們摸索出了一個省時省力的保潔方法,將自己解放出來。”甘楊浩說,以前,志愿者都是發現哪里有垃圾就趕往哪里清理,疲于應付。后來,“村兩委”決定從垃圾產生的源頭堵起,開辦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超市,村民自覺保持房前屋后整潔和將可回收廢棄物品在超市兌換積分,用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,并設立了幾處集中清運點。變“被動”為“主動”后,效果漸漸顯示出來,沒有垃圾上路了,外泄的垃圾也漸漸減少。由于垃圾“日產日清”,加之宣傳到位,居民的保潔意識得到增強,他們的工作輕松多了。
隊員吳美玲在看到村里90歲高齡的甘光炳一個人艱難打掃衛生、倒垃圾,特別心疼,一連幾天都去幫助甘光炳爺爺保潔打掃。吳美玲也將這個情況提了出來。她的舉動得到志愿隊很多隊員的認同和響應。
有隊員提出,保潔隊的服務內容不能只局限于公共路段的保潔,時間充裕了,還應該干點別的事,比如幫助老年人打掃、幫村民救急應急等。隊員們的想法得到了村黨組織的支持,“保潔隊”也變成了村里老年人的“服務隊”。
二、找準需求提供服務,向著問題化解而去
“王奶奶一年沒理過發了,去理發店走得太遠,她這個身體怕是吃不消呀?”“張大爺身體一直不好,去醫院也是出行不便,想檢查看看之前的慢性病也是個難事,可咋辦?”“徐大娘想跟姑娘、孫子打視頻電話,手機不會用”……服務隊員們幫助老人、走進老人,就發現老年人的需求確實不少,如何滿足村里老年人的需求,“對癥按方抓藥”的難題困擾著“服務隊”。
于是村干部結合實有人口統計和高齡補貼工作,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開展了全覆蓋的逐一了解,按照孤寡、獨居、空巢、低保、高齡老人等不同情況,將家庭情況、居住條件、經濟狀況等信息建立了“明塘村老年人檔案”。將村內60歲以上、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、退休孤老、空巢老人以及生活困難的老年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,針對他們的實際困難和生活需求,村干部對老人開展以節日送溫暖、上門送健康、聊天送撫慰等服務。同時,還針對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,開展志愿服務活動。
“服務隊”也是一支“應急小分隊”。不久前的一天晚上,82歲老人孫愛枝突患疾病,子女們剛巧去了外地。兩名服務隊隊員聽到后,丟下飯碗就來到老人家里,并叫來一輛出租車將老人及時送到了醫院,老人得到了及時的救治,病情轉危為安。
“農忙時,幫著老人搭把手收稻子;快下雨了,幫老人收衣服……這類事情太多了,不勝枚舉。”甘楊浩說。
三、錨定全面兜底保障,朝著精準精細發力
2023年,明塘村圍繞“一個不少、全面兜底”目標,啟動“1+6”小棉襖志愿服務項目,整合黨員、村醫、義警等資源,成立“小棉襖”志愿隊,每名志愿者結對認親6名老人,通過一周一面、一人一點的入戶方式,以“惦記著你、醫路同行、手足情深、愛心代辦、桑梓學堂”五大板塊為核心,為明塘村210戶老人提供義務理發、量血壓、測血糖、打掃衛生、智慧助老、安全知識講解等暖心服務,在老人眼里,志愿者就是他們身邊貼心的“小棉襖”。
“鄒奶奶,您的血壓指標越來越好了,血糖指標可得控制好,這樣活到120歲都沒有問題呀。”村醫疏青山打趣著和94歲老人鄒歡喜說道。鄒奶奶熱淚盈眶地說:“沒有你關心我、照顧我,我可能早就走嘍,都說女兒是‘小棉襖’,我姑娘出去務工了,你就是我的‘小棉襖’啊!”
“小棉襖”們想老年人之所想,急老年人之所急,時刻把老年人記在心間,小小的舉動讓老人們切實感受到志愿者大家庭的溫暖。